烘焙食品出厂检验技术实操技能分享
一、实操项目汇总
(一)微生物检验项目
-
菌落总数测定:依据GB 4789.2标准,通过梯度稀释样品,倾注平板,36℃±1℃培养48小时,进行菌落计数,以评估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。
-
大肠菌群检测:采用GB 4789.3标准,运用MPN法或平板计数法,经LST肉汤初发酵、BGLB肉汤复发酵等步骤,确定大肠菌群含量,判断食品卫生状况。
-
霉菌和酵母计数:遵循GB 4789.15标准,使用孟加拉红培养基或PDA培养基,25℃培养5-7天,观察并计数霉菌和酵母菌,适用于糕点等烘焙食品检测。
(二)理化检验项目
-
水分含量测定:按照GB 5009.3标准,采用常压干燥法或减压干燥法,使用分析天平、干燥箱等仪器,通过105℃烘干样品至恒重,计算水分含量,确保烘焙食品水分符合标准,防止因水分过高导致微生物滋生。
-
酸价与过氧化值测定:依据GB 5009.229标准,针对食用油、油炸食品等,运用氢氧化钾滴定法检测酸价,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检测过氧化值,以评估油脂品质,防止油脂氧化酸败影响食品口感和安全性。
-
蛋白质含量测定:根据GB 5009.5标准,使用凯氏定氮法,借助凯氏定氮仪、消化炉等设备,通过样品消化、蒸馏与吸收、盐酸滴定等步骤,计算蛋白质含量,保证烘焙食品营养成分标注真实可靠。
(三)添加剂筛查项目
-
防腐剂检测:以苯甲酸钠为例,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,使用C18色谱柱,流动相为甲醇+乙酸铵缓冲液,检测波长230nm,通过样品提取、色谱分析等步骤,确保防腐剂使用量符合GB 2760标准,保障食品安全。
-
甜味剂检测:以糖精钠为例,同样运用HPLC技术,检测波长270nm,按照样品处理、进样分析等流程,筛查甜味剂含量,防止违规添加影响消费者健康。
(四)感官检验项目
-
色泽、气味、组织状态、滋味评定:依据GB/T 10220《感官分析 方法学》,通过标准化的感官评定方法,对烘焙食品的外观、气味、质地和口感进行综合评价,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感官需求和质量标准。
二、仪器设备知识
-
微生物检测仪器
-
恒温培养箱:用于微生物培养,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,确保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,如菌落总数测定在36℃±1℃培养48小时。
-
高压灭菌锅:用于培养基、玻璃器皿等的灭菌处理,保证无菌操作环境,防止杂菌污染影响检测结果。
-
无菌均质袋:用于样品的均质化处理,使样品中的微生物均匀分布,便于后续的稀释和培养操作。
-
-
理化检测仪器
-
烘箱:用于水分含量测定,通过105℃干燥样品,使水分蒸发,从而计算水分含量,确保烘焙食品水分指标符合标准。
-
凯氏定氮仪:用于蛋白质含量测定,通过消化、蒸馏、吸收等步骤,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,再通过滴定计算蛋白质含量,为食品营养成分标注提供准确数据。
-
酸度计:用于测定食品的酸碱度,如检测烘焙食品的pH值,确保产品口感和品质符合要求,同时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酸碱环境。
-
-
添加剂筛查仪器
-
高效液相色谱仪(HPLC):用于防腐剂、甜味剂等添加剂的检测,通过色谱分离和紫外检测等技术,实现对添加剂的精准定量分析,确保添加剂使用量符合国家标准。
-
紫外检测器:与HPLC配套使用,根据不同添加剂的吸收波长,如苯甲酸钠230nm、糖精钠270nm,进行定量检测,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。
-
-
其他仪器设备
-
质构仪:用于测定烘焙食品的质地特性,如硬度、弹性、脆性等,通过模拟人体口感,评估食品的口感质量,为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。
-
自动检重系统:在烘焙生产线上,用于准确测量产品重量,确保产品一致性和符合法规要求,同时减少过量灌装和灌装不足,优化生产效率。
-
金属检测系统:用于检测烘焙食品中的金属异物,防止金属碎片等
-